米兰(中国)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米兰(中国)
产教融合 共创储能新未来 2024年(首届)全国储能科学与工程产教融合创新会议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
发布时间:2024-10-22 20:34:29 点击量:

10月20日上午,2024年(首届)全国储能科学与工程产教融合创新会议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教育部能动教指委指导,西安交通大学发起并主办,以推动储能领域产教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常态化交流机制为目标。会上,300余名产业界和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探储能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共创储能技术产教融合新未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东锋、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干部张翼,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冀映秋、陕西省发改委原南水北调办主任朱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一级专家、中能建数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峻,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安,陕西氢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晔,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副主任张宇龙,升能能源(浙江)有限公司总裁华柳,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高金林,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院储能中心主任王宏刚,陕鼓动力副董事长、总经理陈党民,福建蓝海黑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晓东,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李中增,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干部宋振,陕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成小燕,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宁德时代电池研究院副院长王兆翔等来自19家企业、4家行业协会的代表,清华大学教授、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陈群,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重庆大学和厦门大学等19所高校的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主任何雅玲,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及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常务副主任兰剑主持会议。

洪军在致辞中指出,储能技术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西安交大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的重要论述,创办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2021年12月获批立项建设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平台。近年来,西安交大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依托创新港实现“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创新工程,汇聚“政产学研用金”六方面资源,构建了“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目前,创新港与211家龙头领军企业签署共建联合研究平台协议,建立83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校企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问题,联合培养创新卓越人才。洪军表示,国家储能平台是西安交大在储能领域实施“1121”模式的重要载体,自成立建设以来,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推进科教一体、产教融合,加速实现“四链”深度融合。今天我们汇聚在此,共议储能技术产教融合新未来,希望学校、政府、企业能携起手来,共商大计、破解难题、聚集力量,为我们国家能源革命作出重要贡献。

高东锋代表指导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西安交通大学储能专业和国家储能平台建设进行了肯定,并围绕储能技术产教融合新未来的主题进行了交流。

冀映秋在致辞中谈到,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加快培养一批支撑储能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紧缺人才,提升国家储能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战略核心科技服务能力是我们教育人承担的重要使命。陕西作为能源大省和教育大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同时为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能源人才。西安交大作为全国知名高等学府,为我国储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新路径、开辟新通道。他希望立足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共享优质教育和产业资源,激发教育创新活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储能拔尖人才,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远的战略眼光对未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战略规划和路径设计。

李峻指出,新型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作为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西安交大国家储能平台为储能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产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能建数科集团高度重视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积极推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多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2023年与西安交大国家储能平台共同成立储能技术研究院,目前已有多个科技项目陆续启动。他强调,产教融合是优化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进步的重要途径,数科集团将继续依托其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积累,积极参与西安交大国家储能平台的建设,为推动储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进一步探索。

主题报告环节,何雅玲院士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打造新机制、构建新格局、实现新突破”为题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储能技术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我们亟需打通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链条。她从打造产教融合新机制、构建人才培养新格局、实现储能技术新突破等方面,对西安交大储能专业及国家储能平台建设的举措与成效进行分享。

焦魁、李峻、黄晔、李宏安、王宏刚、李中增也分别作主题报告,围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就储能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前沿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交流分享。

下午举行了储能专业建设及学术交流分会、储能前沿技术交流与成果对接分会。储能专业建设及学术交流分会聚焦储能领域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在储能学科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储能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建设成效,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推动储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储能前沿技术交流与成果对接分会集中展示了储能前沿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围绕压缩空气储能、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新型储能耦合火电调频等技术,多个科研团队与储能龙头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对接,促进新型储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会后,与会人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数字展厅、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储能平台等地参观。

为服务国家新时代能源战略,西安交通大学立足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优势,勇立时代潮头、敢为开路先锋,在国内首家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首家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教学体系,首批入选建设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首家建成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储能人才培养体系。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自2021年12月获批建设以来,与中国能建数科集团、陕西氢能、升能能源、中科富海等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计2.18亿元,共同成立校企储能技术联合研究院13个,组建校企“双导师”师资队伍,支撑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2023、2024年连续获评软科全国第一。西安交大国家储能平台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储能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合作共赢,为储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与新路径,为国家加快培养输送储能技术领域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增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能源革命贡献交大力量。

文字: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
图片: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
编辑: 王恺悦


上一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 下一条:2024“秦创原-中石协•宝石机械杯”第十...